.jpg)
当你真正理解了 缠论的意义,那就多多练习。
从认为自己学会了缠论到赚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关键的问题是执行力的问题。
当初你入市第一个月的行情可以决定你的整体操作风格。
相当于你的初恋,可以 肯定你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不幸运的。
当我第一次接触市场的时候,正好是一个 震荡的市场。
欧元在1.45附近震荡,所以我高卖 低买。
我非常高兴。
前两周资金基本翻了一番。
我习惯了震荡,单边的大趋势肯定把握不住。
因此,在欧元1.45至1.31的第一波 下跌中,我也是低买高卖。
结果,我在 低位买入后继续下跌,点位 高了就高了。
还没到我能吸的地步,所以 这一波单边大机会,持续了一个月,不仅错过了,还亏了不少。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摆脱自己的过错。
唐老师说的很清楚: 中枢震荡的时候,高卖低买。
在中枢上移或下移的过程中,持仓 不动。
所有的盈利模式都是这两种,不会有什么区别。
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判断 中心。
如果你能判断出准确的中心,你就成功了一半。
从 大 数据的 价值链来分析,有三种模式。
1-手握大数据,但没有很好地 利用大数据,比较 典型的有金融机构、电信行业、 政府机构等。
2-没有数据,但懂得帮助有数据 的人使用数据;比较典型 的是IT咨询和服务公司,如埃森哲、IBM、Oracle等。
3-既有数据, 又有 大数据思维;比较典型的有谷歌、亚马逊、万事达等。
未来,在大数据 领域,有两点是最有价值的。
1-有大数据思维和判断的人,这种人可以把大数据的存在价值转化为实际效益;2-没有哪个企业没有被大数据触及过。
领域。
这些都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油井和金矿,所谓蓝海 拜登提出6万亿美元预算方案 面对快速复苏的 美国经济,拜登并不满足。
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正式公布了2022财年联邦全面预算方案。
作为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推出的第一份 预算案,这份总额高达6万亿美元的预算案 预计将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投入使用,至2022年9月30日结束。
统计数据显示,拜登预算案中的财政 支出 计划,比新冠疫情暴发前美国实际政府开支水平整整提高了约35%。
这是自二战以后,美国联邦政府为 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而持续输出的最高规模。
根据预算案具体内容,拜登政府此次将财政预算的重点,聚焦于建设基础设施、巩固民生和提升公共服务三大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
拜登政府预计将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支出超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预计将投资170亿美元改善基础设施,用于维修道路、桥梁和机场,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拨款支持全国的铅水管更换升级,以及互联网高速宽带的进一步扩展研发。
同时,拜登政府计划增加对教育、儿童福利、医疗保健等民生方面的投入,预计将拨款35亿美元发展美国学前教育,投资88亿美元支持家庭直接支出项目。
在对外交、民主和难民的再投资方面,拜登政府计划将提高63亿美元的相关项目预算。
此外,拜登政府计划支出10亿美元,用以支持阻止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一系列研究和治理活动。
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表示,拜登预算案优先支持《美国就业计划》、《美国家庭计划》。
“拜登政府的工作计划重心是尽力控制新冠疫情,让民众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 刘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预算案主要目的是为了挽救疫情给美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金融和社会危机,刺激经济,恢复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拜登预算案中高额的财政支出计划,引发了对美国即将承受的债务压力的担忧。
根据预算方案的预计,美国政府2022财年的赤字将为1.84万亿美元,2023财年赤字将为1.372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赤字将达到14.531万亿美元。
为了降低财政赤字,拜登计划向美国最富裕人群加征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同时将企业税税率从21%提高至28%。
税收变化还将包括一系列“美国制造”的税收改革,这些改革是为了惩罚在海外生产、制造的美国公司,特别是将生产后的产品卖回美国消费者的公司。
白宫表示,这些税改可以为拜登数万亿美元的支出计划提供资金。
刘英对记者指出,拜登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填补预算案导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巨大缺口,填补财政赤字,拜登政府希望能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更多地参与国民经济治理和建设。
然而,刘英认为,平衡财政收支这一目标将会很难完成。
“这一政策的通过的概率很低。
在经济还未彻底复苏的情况下提出给企业和富人加税,将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
” 刘英向记者表示,拜登的税收改革难以实现,主要三个原因决定:第一,国会共和党人强烈反对加税政策,他们认为不应通过增收富人税来填补财政赤字的漏洞。
第二,这项政策也难以获取民主党内人士的认可和支持,因为民主党也代表了大企业的利益,党内阻力较大。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新经济市场不会同意这一举措,因为美国政府统一税率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产业供应链落地美国。